“普”,即愿行遍一切处;“贤”,即妙善之义。意为菩萨以菩提心所起之愿行,遍及一切处所、利及一切众生,平等、慈悲且具备众德,故名普贤,又作遍吉菩萨。

  普贤菩萨所持十种广大愿行分别为:一者礼敬诸佛,二者称赞如来,三者广修供养,四者忏悔业障,五者随喜功德,六者请转法轮,七者请佛住世,八者常随佛学,九者恒顺众生,十者普皆回向。

  《楞严经》中记载:普贤菩萨誓言,若于他方恒沙世界,有一众生,心中发普贤行愿者,我即时乘六牙白象,分身百界,到发心者面前,与之相见。假使彼因业障深重,未能见到我,我也会暗中为他摩顶,护持安慰,使他所愿皆得成就。由此可知,从发愿起,便能得到菩萨的加被。

  若人能以深信之心,受持大愿,以如山之行持,时时刻刻依愿而行,从事到理,从有为归于无为,慢慢便能进入诸佛不思议解脱之境界。因此,修行学佛之人,若能以普贤十大愿为因花,必能庄严未来大方广之佛果。

华严三圣

  普贤菩萨多以六牙白象为坐骑,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,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,合称为“华严三圣”。白象代表愿行殷深,辛勤不倦;六牙,表示六波罗蜜──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慧智。象征着普贤菩萨的笃实行履,恒以六度万行的因花,庄严无上的佛果。

  是故,文殊菩萨代表智慧,普贤菩萨代表大行。藉由智慧契入佛法妙理,继之以大行,而得证悟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。所以“华严三圣”意谓着如来解行并重,定慧双修的圆满教法。

化身拾得大士

  中国四川省峨嵋山,相传曾有普贤菩萨在此示现说法,所以古来即被奉为普贤菩萨之道场。

  普贤菩萨的应化事迹中,又以拾得大士最为著称。相传,唐朝天台国清寺的丰干禅师(世称阿弥陀佛化身),一日路经赤道城,看见一个小儿在路旁啼哭,以为是个无家弃儿,就将他带回国清寺抚养,取名“拾得”。后与寒山大士(世称文殊菩萨化身)成为莫逆之交。

   春去秋来,寒暑交迭,转眼间拾得已长成一气宇宣昂的少年,负责寺中香灯及斋堂事务。一日,大众过堂用斋,却见拾得擅自登上大座,与佛像对面而食,并冲着憍陈如尊者的塑像说:只不过是个“小果声闻”,说完,即旁若无人的哈哈大笑。拾得突如其来的怪异举动,让众人看得瞠目结舌,随即就将他赶出斋堂。于是,上座师只好改派他到厨房去服劳役、做些杂事。

  国清寺厨房里的食物,常遭乌鸦偷啄食。一日,拾得一进厨房,看到满地狼籍,知道又被乌鸦这个不速之客光顾了。于是,生气地走到伽蓝殿,指着伽蓝护法神说:“你连厨房里的食物都看不好,又如何保护好道场呢?”顺手就用木杖鞭打伽蓝神像。当天晚上,全寺的僧众都梦见伽蓝神告状说:“拾得打我!”。第二天,大众说起昨晚的怪梦都议论纷纷,个个迫不及待的来到伽蓝殿一探究竟,入殿一看,果真伽蓝神像身上有多处杖痕,不禁一阵哗然:“人不可貌相,原来拾得不是普通人!”

   后因台州刺史闾丘胤,巧遇丰干禅师,问:“国清寺现在有没有大修行的圣者?”禅师回答道:“寒山是文殊,拾得是普贤,你赶快去礼拜吧!”闾丘胤闻言,立即来到国清寺拜见寒山、拾得二位大士。二人一见刺史就说:“丰干多话!丰干多话!你连弥陀对面都不相识,来礼拜我们做什么?”话一说完,两人就连袂笑傲而去,从此不知所踪。此时,大众才恍然大悟,原来丰干、寒山、拾得皆是佛菩萨示现。


上一页